MindStackHouse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部落格
  • 訂閱電子報
MindStackHouse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部落格
  • 訂閱電子報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領域 (35)
    • 批判性思考 (10)
    • 決策 (11)
    • 經濟學 (10)
    • 溝通 (4)
  • 人物 (6)
    • 課程推薦 (2)
      經驗 (1) 偏誤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善用《推力》做選擇,將你我推向更好的明天

      善用《推力》做選擇,將你我推向更好的明天

      2025 May 15 決策
      內容目錄
      1. 前言
      2. 什麼是選擇設計
      3. 不同的選擇制度
      4. 淤泥
      5. 後記

      前言

      《推力》,從這本書的書名,大概可以猜到其做法。「推力」可能是某種力量、運用某種方式,讓人們朝某方向做決定。

      根據書中的定義,推力的意思是:

      選擇設計中若有任何元素嘗試讓人們的行為朝可預期的方向改變,但沒有禁止人們做其他選擇,或明顯改變其經濟動機,就是我們所謂的「推力」。

      字面上的意思似乎就如我們猜想的那樣。

      但什麼是選擇設計?

      定義中寫的「嘗試讓人們的行為朝可預期的方向改變」,這是指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這種神奇的力量去影響別人?作者想要我們都當魁儡操控師?

      當然不是這樣的,讓我從選擇設計開始跟你說明到底什麼是推力吧!


      什麼是選擇設計

      為了讓孩子吃的健康,負責國中、小學校餐廳擺餐順序的人絞盡腦汁,到底是該把主食放在前面,還是青菜?甜點真的該擺在最後比較好嗎?還是飯前先喝湯?

      各種不同組合都會影響到營養的攝取,有可能小孩先喝了湯,就沒胃口吃菜了,或是先吃了菜就不想吃主食了。

      擺餐哲學就是一種選擇設計,這是「為了讓孩子吃的健康」的選擇設計,而負責人就是選擇設計師。

      書中提到的另一個故事也很有趣。場景切換到芝加哥的湖濱路(Lake Shore Drive),作者認為是世界上風景最美的都會大道之一(我去Google了一下,真的很美!),環繞著密西根湖,同時還能欣賞芝加哥壯觀的天際線。但其中有一個路段是一連串危險的S型彎曲道路,常常出車禍。為此,當局想到了一個方案,用線條來讓駕駛放慢車速。做法有點類似台灣常見的垂直於車行方向的幾道線條,不同的是芝加哥政府在最後幾條線畫的越來越密集,讓駕駛經過時有一種開車速度加快的錯覺,進而自然而然踩剎車減慢速度。這就是一種很棒的選擇設計。

      遊戲化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設計工具。人天生喜歡玩遊戲,從小時候跳格子、打電動,到長大後的打麻將、玩運動彩券,這些都是遊戲的一種,運用遊戲化的機制幫助自己、他人做選擇,當然是很不錯的做法。

      我們新北市好幾年前的一項政策也結合了遊戲的趣味性,他們發行彩券來鼓勵狗主人清理狗便。狗主人只要將狗便放入特定的儲存箱,就可以拿到一張抽獎券,最大獎是「黃金一兩」,當時市價大約是台幣6萬元。在計劃實施的期間,街道的狗便減少了一半。

      類似的做法在北歐的環保國家也盛行著。挪威變設計了一套「回收瓶罐的遊戲」,只要將用過的瓶罐投入超市或便利商店內的自助回收機,透過判讀條碼與登記瓶罐,便可換取優惠券或現金。

      這些做法都很成功地讓人們選擇了做環保。

      生活當中也可以增加這些遊戲化的方式,例如在做個人計畫、決策時,鼓勵自己等等就去吃個下午茶、看影片放鬆,讓自己有完整個時間區塊放下雜念、清晰的思考;開會進行團體討論時,ˊ將成員分成兩隊,想出更多選項的隊伍可以人人獲得星巴克兌換券等方法。

      假使我們天天都能在遊戲中度過,很自然地運用選擇設計的推力做出各種抉擇,似乎聽起來是個增加生活幸福感的方式。


      不同的選擇制度

      預設選項是另一個很棒的選擇設計的方法。

      人天生有惰性、維持現況的偏見,預設選項常常可以幫助我們。例如存錢,手動設定在每月薪水進帳時,便會轉5%的錢到另一個專門存錢的帳戶,如此一來就可以比較輕鬆地存錢,對抗自己把那些錢拿去娛樂、消費的慾望。

      簡單來說,預設選項,就是鋪一條阻力最小的路。這是一種推定同意制,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種強大的方法,但當然這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境,例如器官捐贈。

      各國的器官捐贈制度不盡相同。試想如果預設同意捐贈器官會產生什麼問題?在預設同意的前提之下,如果沒有特別明說,所有人在去世後都會是器官捐贈者。但是捐贈者真的同意自己的器官會被拿去捐贈嗎?家屬的意願呢?此外,家屬以及捐贈者在生前會知道有這種「預設同意器官捐贈」的事情嗎?這些疑問都是重要的倫理問題。

      器官捐贈的議題,也可以帶領我們開始認識各種選擇制度。

      • 推定同意制

        政府預設所有人願捐器官,除非本人先登記拒絕;優點是可迅速增加供給,缺點是多人只因不知或拖延而被默認。

      • 明確同意制

        屬於選擇加入模式,只有當個人主動簽署或上網登記,死後才可取用其器官;好處是完全尊重個人決定,缺點是流程麻煩與惰性導致願捐者流失,器官供應比較少。

      • 提示選擇制

        在關鍵情境主動提醒,如辦駕照、報稅或手機設定時跳出捐贈選項,一鍵完成;透過提示克服拖延與資訊不足,提高明確的同意率,同時保留退出自由。

      • 強制選擇制

        民眾在辦證件等流程中必須勾選同意或不同意,未勾則完成不了手續;硬逼做決定可避免默認,但研究顯示反感者增多,實際同意率常低於簡單提示選擇制。

      作者認為器官捐贈議題最好的處理方式,很明顯就是提示選擇制,溫和且讓所有人都知情。

      還記得前言提到的推力的定義嗎?其實作者所謂的推力就是一種提示選擇制。

      「選擇設計中若有任何元素嘗試讓人們的行為朝可預期的方向改變,但沒有禁止人們做其他選擇,或明顯改變其經濟動機,就是我們所謂的「推力」。」

      重點在於「沒有禁止人們做其他選擇」。

      作者將他們認為推力最好的方式統稱為「自由家長制」,就像是自由派的家長,也就是給足一切資訊、提示,要如何選擇還是看孩子,家長們其實不會干預孩子們的決定。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偏好也不同,選擇當然也會不盡相同。

      「推力的設計基本上是為了幫助人們找到對的方法,達成他們自己的目的;絕不是要輕推人們做出我們偏好的選擇。」作者在書中寫道。

      以上述芝加哥湖濱路為例,變得越來越密集的線條就是一種提示,跟駕駛說接下來的路會變得彎曲。當然政府可能希望車子過彎時不要過快,但駕駛有權對此做出他們認為對的方法,他們可以減速過彎,當然如果他們技巧高超的話也能安全過彎,沒有人規定必須怎麼做,一切的決定權都在當事人。


      淤泥

      這是書中提到的一個有趣的名詞,意指選擇設計中的阻力。

      有些人在設計選擇時會故意加入淤泥,在過程中抽入阻力,以便達成他們自己的目的,像是讓取消會員資個或取消訂閱變得困難重重。

      或是相信你一定也遇過的「自動續訂」,假使你不小心訂閱了某個月訂閱服務,你想要在下個月就取消訂閱,但你到處找卻找不到取消訂閱的選項。讓你更氣的是,一個月後你突然發現信用卡的消費紀錄裡有該服務的刷卡紀錄,自動續訂了一個不想要的服務。

      除了會員訂閱這類的事情以外,在生活中其實充斥著各種淤泥, 例如在機場排安檢的等待淤泥、辦公室中提交各種公文的繁文縟節淤泥等等。

      美國政府對經常旅行的人推出了減少淤泥的計劃:全球通關與預先安檢計劃。經常旅行的乘客可以申請這項計劃的資格,符合資格的在過安檢時不需要脫鞋或是從隨身包包拿出筆電。數據顯示這項措施每年為乘客省下數億小時。

      我們在設計選擇時也可以思考,要怎麼做才可以減少淤泥。將「把它變簡單」當作核心思想是很好的開始,一旦越來越多人都能致力於減少淤泥,這世界所有事物也將會變得更有效率。


      後記

      推力真的是個有趣又實用的方法,可以運用的場景多如牛毛,甚至可以用在拯救正在經歷溫室效應的地球。

      透過推力,可以想到的是運用自動化讓綠化變得容易,例如裝設人們不在房間的話,就自動關燈的自動感應器。或是在辦公室加裝恆溫器,夏天時稍微調高一些,冬天時調低一些,讓室內溫度比外面的溫度相對舒適,但不至於太極端。

      用在自己的決策時,推力也能幫上忙。從《精準決策》中的「情緒自我」與「理智自我」概念延伸,運用推力或許能讓這兩者更和諧共處,引進遊戲化的機制,讓他們兩位互相搭配,也許就能讓情緒自我有放鬆空間,也減少它推翻理性自我正在執行任務的可能性。

      就像書中作者呼籲的:「推向更好的明天」。我們有機會運用推力幫助自己、他人過上更好的明天。

      從現在開始,設計有趣的選擇、致力於減少淤泥,我們都做得到!

       

      歡迎訂閱靈感拼盤電子報

      每週五,我都會在這和你分享我最新讀過、聽過的好內容及生活閒聊,

      給你一些不同的生活靈感。

         
         
         

        我們不會寄送垃圾信,你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Built with Kit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撥開日常中的那些惱人的偏誤,《真確》理解世界

          • 2025 Feb 06

          《思辨,從問對問題開始》:打造批判思考SOP,讓你的思路更有跡可循

          • 2025 Mar 06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資訊對稱+正向外部性,你也有機會擁有開掛人生

          • 2025 Aug 07

          《競爭策略》:將五力分析改造成適合你的版本吧

          • 2025 May 22

          如何避開《經驗陷阱》?開始批判你的經驗吧

          • 2025 Feb 20

          Kobe Bryant,曼巴精神的真諦

          • 2024 Oct 05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MindStack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