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排屋
0
  • 登入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註冊
  • 登入
  • 0
腦排屋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領域 (24)
    • 批判性思考 (10)
    • 決策 (11)
    • 經濟學 (3)
  • 人物 (5)
    • 課程推薦 (1)
      • 批判性思考 (1)
    經驗 (1) 偏誤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掌握《停損的勝算》,成為人生贏家

    掌握《停損的勝算》,成為人生贏家

    2025 Apr 17 決策
    內容目錄
    1. 前言
    2. 沈沒成本綁架了我們
    3. 猴子與基座
    4. 為放棄做好準備
      1. 設定放棄指標
      2. 找一個放棄教練
      3. 隨時探索備用計劃
    5. 後記

    前言

    決策的樣貌千變萬化,但並不總是向前衝才是好選擇,有時懂得果斷喊停,反而才是真正的睿智。這本《停損的勝算》就是在探討何時該停損的議題,幫助你我適時停下,避免傷害持續擴大。

    作者安妮杜克(Annie Duke)跟上一篇《高勝算決策》是同一人。在職業撲克的賽事中,每分每秒都在不停的下決策,當然也包含了大量的放棄決定,這樣的能力可以讓選手適時停利,或在大勢已去時果斷停損,長期下來便能使報酬最大化。

    人生也是如此,我們不管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應用停損的決策,包含嘗試新事業、試著跟新的對象約會、使用新產品、培養新嗜好……等。這些事情一旦沒有發展順利且適時地停損,不難想像到最後都是浪費金錢與時間,金錢可能再賺就好,但是時間一去不復返,是最珍貴的資源,最好的選擇應該是將時間有效的利用在有價值的人事物上。如果我們能學會停損的能力,將能讓我們在發現不適合時,便果斷停損,將省下來的時間再去嘗試新的,相信這會使我們的人生更積極且高效。

    讓我們來看看我在本書得到的三個啟發吧!


    沈沒成本綁架了我們

    你還記得百事達嗎?我國小時,家裡附近就好幾間百事達,當時出租影片的事業如日中天,家家戶戶週末的休閒選擇常是到百事達租影片回家看,有會員的話還可以打折,週末在家裡看哪些租來的電影,一直是我跟小學同學的熱門話題。

    後來Netlix出現了,跟百事達不同的是租賃方式,他們提供線上租片,郵寄到家(2007年才開始串流服務)。Netflix甚至在2000年一度提議要以5000萬美金賣給百事達,但被拒絕了。

    百事達做錯了什麼?他們沒有發現數位時代即將來臨,覺得Netflix的「線上租片」沒有搞頭;他們過度自信自己的實體門市優勢;他們固守傳統,沈浸在過去的豐功偉業。

    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紅極一時的手機大牌Nokia、Motorola與相機品牌柯達…等身上。

    有別於大企業的巨大商業決策,放棄也充斥在社會大眾的生活中。書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們研究了2000位計程車司機的載客記錄表,他們發現司機們不擅長判斷何時要繼續工作,常在生意好的時候太快收工,生意差的時候又撐得太久。

    經由訪問得知,司機們大多都以單日收入目標當作收班標準,假如A司機當日已完成5000台幣的收入目標,即使接下來一小時剛好遇到某大遊行,他還是會無視可能的大量客源;相對的,假使當天非常蕭條,沒有任何客源,他還是會硬撐著不下班。

    為什麼放棄那麼困難,因為沈沒成本在作祟。沈沒成本是經濟學的概念,經濟學家是這麼說的:

    描述那是人們在決定要不要繼續做一件事並付出更多成本時,將之前投入的金錢、時間、心力或其他資源也納入考量的系統性認知謬誤。

    百事達的沈沒成本:過去的豐功偉業、光鮮亮麗的實體門市、霸佔市場份額的榮譽感

    計程車司機的沈沒成本:已付出的時間、油錢

    以上這些沈沒成本,都會使他們不願意放棄,持續堅持到底。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情後便會有各種累積,不管事金錢、時間、付出的心力等,更糟的是當我們付出越多,就會越難以放手。像百事達這種過去極為成功的企業,在心理上更難說放就放。

    對抗沈沒成本很難,下一段提到的工具能幫助我們在實際付出心血之前就喊停。


    猴子與基座

    這個心理模型是由阿斯特羅.泰勒(Astro Teller)所提出,他是Alphabet公司(Google母公司)旗下 X創新實驗室的負責人。

    這個模型的比喻是:假設你要訓練一隻猴子站在公園的基座上,用幾支火把表演雜耍。要讓這個節目成功,有兩個關鍵:一是訓練猴子(困難且不可控),二是建造基座(簡單且可複製)。泰勒強調,應該先解決最困難的問題(訓練猴子),如果這部分無法突破,其他部分(如建造基座)再怎麼努力都沒有意義,這也就是該放棄的指標。

    泰勒在實驗室中實行這個心理模型,X的員工在創新的企劃案中都會使用將最艱難的部分標記猴子的圖像,如果這個最難的問題無法解決,那這個企劃案便沒有執行的必要。

    人性很微妙,當我們面對一連串的事情時,都喜歡從簡單的開始。不過,這也是災難的開始。從簡單的任務開始,通常難不倒我們,隨著時間推移一定會有一些進度,但這就是猴子與基座模型裡的基座,這會讓人產生很多進展的錯覺,且當我們遇上訓練猴子這種大魔王的任務,最後發現根本克服不了時,完成前面簡單的事物得到的成就感,會讓我們被沈默成本綁架而不願放棄,更糟的是當基座建造的越大越難以放手。

    書中提到的加州鐵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加州政府為了改善洛杉磯跟舊金山之間的交通,希望能建造一個子彈列車串聯兩地。製造鐵軌對現代的技術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途中會經過的兩個路段卻經過帕契可隘口與提哈查匹山脈這兩隻大猴子,要突破這兩個地形的限制還是目前技術難以克服的。按照猴子與基座的想法,這是一個不可行的企劃,但是加州政府選擇先蓋基座,也就是部分的鐵路,等到發現兩隻猴子難以克服時,早已付出了許多心力。這些勞力、時間與金錢本來可以用在其他也能幫助兩地交通的創意想法,卻被困在這個難以實現的計劃當中,造成了本來可以避免的浪費。

    如果發現計劃不可行,在行動之前就放棄,是最好的選擇。


    為放棄做好準備

    當一個計劃通過了猴子與基座的測試,開始執行任務了,我們還是必須為放棄做準備,因為所有的因素千變萬化,你無法得知目前的條件在未來是否相同。

    有三種方法可以為放棄做準備:

    設定放棄指標

    這有點類似《《零偏見決斷法》:讓WRAP框架決策你的每一個問題》提到的絆腳索,設定一些指標提醒自己是時候該放棄了。

    最好的放棄條件就是狀態與日期,分別指的是有達成或沒達成的底線以及時間點。

    但最重要的還是嚴格執行,不能找藉口給自己留餘地。

    找一個放棄教練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我們難免會陷入泥沼中無法自拔,沒辦法看清事件的真相,就算我們早已設置了放棄指標。這時放棄教練便可以點醒我們,清楚地提醒放棄的時機已到。

    要找到完美的放棄教練不容易,大多數人會因為不想傷害別人,為了做好人而不願說出真相,即使說了也是委婉表達,不會確切的直指核心。

    放棄教練必須為我們長遠的幸福著想,抓出沈默成本,不怕我們暫時傷心,最好說出一些刺耳的話,刺耳到讓我們瞬間醒來。

    隨時探索備用計劃

    就算我們擬定了完美計劃,誰也說無法保證未來的發展一定精準地照著劇本安排走,準備好B計畫、C計畫總是有備無患。但也不必過度強迫自己每個計劃都要準備個好幾個備案,有時可以採取較為被動的方式,例如書中提到的「應該接挖角的電話」,不斷了解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為自己留有更多選項。我們也應該保有一些個人嗜好,像是彈鋼琴、寫書法、潛水……等,越多元越好。當我們透過嘗試,確認對某些事物的愛好,便會不自覺地深入研究,最後或許能開始透過新的技能變現過活。

    這其實就是作者安妮的經歷。她原本打算成為教授,但因為健康因素被迫暫停學業,而她哥哥建議他打牌維持生計,結果她嘗試過後愛上了德州撲克,也才有她現在的成就。

    這也讓我想到了知名Podcast—大人學常提到的人們應該保留「餘裕」,不管是在人生的哪個方面。當我們有不止一個選項時,心裡才會踏實,也更有底氣在必要時果斷選擇放棄。


    後記

    書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名詞:心理帳戶。

    它指的是:只要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情,不論是新工作、新感情、新買的股票等,心裡帳戶就會打開。結束那件事情時,我們便會注銷那個心理帳戶。

    意思是,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心裡都有一個對應的心理帳戶,如果那件任務做的極其出色,這個帳戶便會非常飽滿,帶給我們很大的滿足感、成就感。

    相反的,只要該項事情發展的不順利,心理帳戶便會被壓縮的又空又扁,讓人難以釋懷,非得要想辦法補救回來才肯罷休。這也使我們常撐著死局而不放棄,導致最後越來越慘。因為人性使然,我們不喜歡在虧損時放棄、終結一個帳戶。

    作者在書中寫道:一流的撲克牌玩家之間有一種說法,就是打牌是長長久久的事。

    一時的輸贏其實根本沒有那麼重要,今天輸了不代表今年輸了,今年輸了也不代表整個職業都輸了。適時放棄下牌桌是撲克高手常做的事。

    記得有一次我開車從北部到恆春潛水,不巧當時我的腳有一些傷勢,本來我想下水嘗試,但被我的潛水教練阻止,他說「不急,先休息,大海永遠都在」。

    人生也是,機會永遠都在,暫時的放棄在人生大局中的重要性微乎其微,重點在於持續留在局中,勇於多方嘗試。

    適時停損才能使我們成為人生贏家!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想做出《精準決策》嗎?將你的決策經驗概念化吧

      • 2025 May 08

      Kobe Bryant與曼巴精神

      • 2024 Oct 05

      培養偵查心態,建立你的《零盲點思維》

      • 2025 Feb 13

      拒絕混亂!用《六頂思考帽》解鎖你的清晰思路

      • 2025 Jan 09

      撥開日常中的那些惱人的偏誤,《真確》理解世界

      • 2025 Feb 06

      《你問對問題了嗎》?用「重組問題框架」扭轉你的思考角度

      • 2025 Jan 02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腦排屋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