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藍腦排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部落格
  • 訂閱電子報
格藍腦排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部落格
  • 訂閱電子報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領域 (31)
    • 批判性思考 (10)
    • 決策 (11)
    • 經濟學 (10)
  • 人物 (5)
    • 課程推薦 (1)
      • 批判性思考 (1)
    經驗 (1) 偏誤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資訊對稱+正向外部性,你也有機會擁有開掛人生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資訊對稱+正向外部性,你也有機會擁有開掛人生

    2025 Aug 07 經濟學
    內容目錄
    1. 前言
    2. 資訊不對稱
    3. 外部性
      1. 負面外部性:不經意的成本轉嫁
      2. 正面外部性:意想不到的額外收益
      3. 外部性與行為改變的難題
    4. 我的想法

    前言

    《蘋果橘子經濟學》及續作《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從「超爆」的書名就可以知道,兩本都是很有趣的書籍。

    經濟學乍聽之下是很複雜深奧的理論,有些經濟學書籍已經盡量寫的淺顯易懂,像前幾週分享的《小島經濟學》。《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則是以輕鬆詼諧的口吻,拆解一個個日常生活中稀鬆平常的小事,讓讀者不經意地了解到經濟學的許多法則。

    在書中提及的眾多經濟學理論中,我特別想談「資訊不對稱」及「外部性」。前者在交易、人際互動等等方面都能帶來幫助;後者則能用來檢視社會現象或是自省。這兩種概念對於「人生升級」是再好不過的工具了!

    就讓我們從資訊不對稱開始說起。


    資訊不對稱

    它指的是交易或互動的參與者之間,對於相關資訊的掌握程度存在差異,通常是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或更關鍵的資訊。這種資訊的不平衡可能導致市場失靈或不公平的交易結果,讓掌握資訊優勢的一方獲得更多權力與影響力。

    這些優勢有機會被善加利用以創造價值,但也可能被濫用以謀取不當利益。

    書中舉了幾個常見的案例:

    • 房地產市場:仲介的資訊操控

      在房地產交易中,可以預見仲介因掌握市場行情、近期交易趨勢及買家資訊,擁有顯著的資訊優勢。書中提到了一個研究,房地產仲介在賣自己的房子時,會比幫客戶賣房時多花十天等待更好的買家,售價平均高出 3%。例如,30 萬美元的房子能多賣 1萬美元。這是因為仲介在賣客戶房子時,額外1萬美元的售價僅帶來 150 美元的佣金,誘因不足以讓他們全力以赴。因此他們寧可盡快將客戶的房子售出,以拿到報酬。他們可能利用資訊優勢,通過暗示市場競爭激烈或附近房源賣不出去,來「化資訊為恐懼」,說服客戶接受較低的價格。

    • 二手車市場:檸檬市場的假設

      新車一旦開出經銷商,價值立刻下跌約 25%。這是因為買家假設賣家知道車輛的隱藏問題(例如重大瑕疵)而選擇出售。這種假設源自於資訊不對稱:賣方清楚車況,買方卻無從得知。即使車輛沒有問題,買家仍會因懷疑而壓低出價。賣家若想以較高價格賣出問題車,可能選擇在一年後出售,因為此時買家的疑慮會減少,問題車得以「魚目混珠」。

    • 線上約會:自我呈現的誇大

      線上約會網站的用戶常誇大個人資訊,例如身高、收入或外貌,以吸引更多回應。研究顯示,4 %的用戶聲稱年收入超過 20 萬美元,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女性平均體重比全國標準少 20 磅,72%的女性自稱外貌「超過平均水準」。這種自我美化的行為利用了對方無法立即驗證資訊的劣勢,形成資訊不對稱,可能導致不切實際的期望或失望。

    以前,消費者在面對專家(如保險業務員、汽車銷售員、甚至是醫生)時,往往處於資訊劣勢。好險,網際網路出現了。網路作為一個高效的中介,能把分散的資訊匯集起來,大幅縮短專家與大眾的資訊差距。例如,人們可以在網上比較保險費率,甚至找到比葬儀社報價便宜許多的棺木,這都證明了資訊廣泛傳播如何削弱了傳統上掌握資訊的專業人士的權力。AI 的出現更是大幅節省了資訊比對的時間,讓買賣時的資訊不對稱情形再度減少,促進了市場的公平。

    但這僅限於公開在網路上的資料,當人們刻意隱藏某些訊息時,我們終究還是被資訊不對稱綁架著。正如文中引用的一句話:「陽光是最好的殺菌劑。」最好的策略就是持續蒐集、驗證資訊,盡可能找到所有訊息並攤在陽光下,盡量讓自己成為「知道得更多」的那一方,讓資訊的天秤回到平衡。


    外部性

    在經濟學中,「外部性」是一個核心概念,它簡單來說就是指某人做了一件事,卻讓其他人無故承受成本或白白獲得好處的狀況。換言之,當一個行為的成本或效益,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外溢到未參與決策的第三方身上,就產生了外部性。

    負面外部性:不經意的成本轉嫁

    負面外部性指的是某人的行為導致他人承受了未支付的成本。

    • 環境污染與氣候變遷

      這大概是負面外部性最無解的例子。

      當我們開車、開冷氣、搭飛機時,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會飄入大氣,對地球造成暖化衝擊。例如,在炎熱夏天打開冷氣,我們只考慮到電費,卻沒有支付發電廠燃燒煤炭產生的空氣污染、煤礦開採對環境的破壞的成本。這些「看不見」的成本由整個社會,甚至是遠在孟加拉低窪地區被海水淹沒家園的居民,或下一代要面對極端氣候的人承擔。而且我們只支付汽油或電費,卻沒有支付氣候變遷的帳單,自然缺乏改變行為的動力。

    • 噪音污染也是生活中的常見例子。當鄰居舉辦喧鬧的派對,即使你未受邀,也必須忍受吵雜聲,這就是一種外部性。
      還記得前幾年歌手張惠妹曾到台北小巨蛋開演唱會,在演唱到壓軸最高潮時,唱起了她的經典嗨歌〈三天三夜〉,全場歌迷集體跳動、氣氛嗨到最高點。但對於附近的居民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甚至有居民到環保局投訴建築震動、噪音污染。

    • 二手菸同樣是典型的負面外部性。吸菸者享受吸菸的樂趣,卻讓周圍的人被迫吸入有害煙霧。

    正面外部性:意想不到的額外收益

    • 汽車防盜系統

      這是書中提到的一個正面外部性例子。在美國,有些人為了防止車子被偷而安裝 LoJack 汽車防盜系統,這是一款追蹤系統,如果你的車子不幸被偷,你可以知道車子目前的定位在哪。不過因為系統昂貴,安裝率並不太高。統計發現,儘管只有少數車主安裝了這個追蹤器,但每多 1% 的車輛安裝,全城的失竊案就減少兩成。由於小偷無法分辨哪些車輛裝有 LoJack,他們隨機下手的意願就會降低,這無形中保護了所有未安裝 LoJack 的汽車。因此,即使沒有安裝系統的車主也跟著受益,享受到免費的防盜效益。

    • 優良的公立學校也是正面外部性的來源。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讓社會都受益,因為他們可能可以提升整個國家的生產力。同時,好的學校還會推高周邊房地產的價值,為當地居民帶來財富效應。

    外部性與行為改變的難題

    以最大化增進整個社會福祉的目標來看,對於正面外部性,鼓勵、促進是最合理的選擇,因為原本的外部性就已經讓第三方受益,這時應該做的是讓這些有益的行為持續發生。對此,政府採取的方案可能是「補貼」、「獎勵」等等,讓創造社會效益的人能夠得到回報,促使他們持續提供擁有正面外部性的服務。

    相較之下,負面外部性就比較棘手了。負面外部性的問題在於,行動者缺乏改變行為的動機。

    文中指出,若不對汽油使用課徵適當稅額,讓開車者承擔全部成本,他們不會主動減少駕駛。全球暖化的挑戰更複雜,因為溫室氣體無國界,單一國家減排無法獨享益處,除非全球同步合作,但各國往往因經濟利益而卡在國際政治的困境中。

    因此,如何透過適當的政策工具,讓行為者承擔他必須負的社會成本,並在國際間促成各國合作,是解決負面外部性難題的關鍵。


    我的想法

    關於資訊不對稱以及外部性我分別都有幾個想法,我們一樣從資訊不對稱開始講起。

    資訊不對稱的概念通常都用在「有互動」的情境下,其中一方有比較完整的訊息,但我思考了一下,似乎也一體適用於個人反思。

    這是一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表現,我想應該沒有人可以很有信心的說他百分之百了解自己,多少都會有些盲點。你對自己的認識跟實際上的你或多或少會有誤差,這就是種資訊不對稱。因此,現在越來越流行找個人的人生教練,希望能透過專業的引導式提問,幫助自己找到某些最深層的想法。這種刻意自我揭露、請別人回饋的方式,就是在削弱內部資訊落差。

    另外一種我想到的資訊不對稱,類似的場境應該很常出現在職場上。老闆想要買一台公務車,請你研究要買哪一台,於是你做了完整的研究,最後提出了CP值最高的國產車選選擇,卻被老闆訓了一頓。你可能覺得很委屈,認為自己已經滿足了老闆的要求,疏不知他其實是想買一部較為舒適的高級車來接待外賓,國產車顯然不適用。或許你在研究之前沒有掌握最正確的方向,當然,老闆一開始也沒把需求講清楚。這種資訊不對稱常造成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如果能在一開始就溝通清楚,讓雙方訊息一致,相信效率將能提升不少。

    接下來,我們講外部性。

    情緒也算是一種外部性。你是否有遇過總是散發負能量的同事?接到困難的任務他會抱怨,連遇到該開心的事情他也能往不幸的方向想像,總覺得自己的人生是黑白的,每天哀聲嘆氣、死氣沉沉。當遇到這樣的同仁,相處久了,心情不被影響也難。相反的,假如你上班的鄰座是位活潑、幽默,且充滿喜感的人,辦公室的氣氛是否會更愉快?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其他的諸如學習、經驗分享也都是正面外部性。許多知識型的KOL都常在他們的頁面分享學習或是成功、失敗經驗分享,這些不但是他們個人的紀錄,更是可以幫助到讀者的地方,有些人可能也剛好碰到同樣的問題,正在苦惱著解決方案。這也是我成立格藍腦排的初衷,希望能藉由我自身的學習與探索,找出一些人人可用的方法與人生智慧,或許不會每一個概念都幫助到人,但只要有某一篇文的某個概念能為你帶來一些靈感,對我來說就是很棒的回報了!而這也正是一種正面的外部性,透過分享無意間提供了幫助。

    寫到這裡,你應該已想到這兩個概念在你生活中的應用場景了,就讓經濟學祝你一臂之力吧!將資訊看清楚,並發揮正向外部性,讓好的影響天天外溢!

     

    歡迎訂閱靈感拼盤電子報

    每週五,我都會在這和你分享我最新讀過、聽過的好內容及生活閒聊,

    給你一些不同的生活靈感。

       
       
       

      我們不會寄送垃圾信,你隨時都可以取消訂閱

      Built with Kit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如何避開《經驗陷阱》?開始批判你的經驗吧

        • 2025 Feb 20

        架構你的《思考的框架》,累積小模型解決大問題

        • 2025 Jan 23

        《你問對問題了嗎》?用「重組問題框架」扭轉你的思考角度

        • 2025 Jan 02

        運用關鍵三技法,幫助你做出《高勝算決策》

        • 2025 Apr 10

        《思辨賽局》:用逆推的方式找到不同時期的納許均衡,玩好人生賽局

        • 2025 Aug 14

        跟著巴菲特用雪球打敗市場先生

        • 2024 Dec 05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格藍腦排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