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排屋
0
  • 登入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註冊
  • 登入
  • 0
腦排屋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領域 (24)
    • 批判性思考 (10)
    • 決策 (11)
    • 經濟學 (3)
  • 人物 (5)
    • 課程推薦 (1)
      • 批判性思考 (1)
    經驗 (1) 偏誤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撥開日常中的那些惱人的偏誤,《真確》理解世界

    撥開日常中的那些惱人的偏誤,《真確》理解世界

    2025 Feb 06 批判性思考
    內容目錄
    1. 前言
    2. 二分化直覺偏誤
      1. 扭轉二分化的直覺偏誤
    3. 負面型直覺偏誤
      1. 克服負面型直覺偏誤
    4. 急迫型直覺偏誤
      1. 對抗急迫型直覺偏誤
    5. 後記

    前言

    《真確》是一本介紹各種偏誤,希望能幫助讀者更清晰認知真實的世界的好書,就連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說過這是他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

    作者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是臨床醫師、數據學家、全球公衛教授及世界級公共教育家,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顧問。他長年致力於以立基事實的認知,對抗廣泛的無知,協助大家真確的認識世界。

    羅斯林教授在書本的前言就提出了13個對於世界的認知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他去世界各地演講時會問的,包含了世界上的多數人是生活在低所得、中所得還是高所得國家,或是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等等的選擇題。有趣的是,這12個問題在他的統計之下,答對率只有不到20%,這比黑猩猩來猜題還糟,這很明顯的指出,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正確的認識世界,包含我。

    我們長期都受身邊的家人、朋友,以及媒體所深深影響,行程某些難以改變的刻板印象。很遺憾的,這其中往往隱含著許多偏誤,但如果沒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我們將難以察覺。

    《真確》便提供了許多的工具幫我們抓出這些可能的偏誤,以下是我特別有想法的三大偏誤。

    二分化直覺偏誤

    人們容易用二分化的方法將所見所聞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類來理解。由於這種直覺,我們習慣把眼中的世界分成「已發展國家」及「開發中國家」、把所有人分成富人與窮人兩類,或者社會中常聽到的分法包括「好/壞」、「西邊/東邊」和「低所得/高所得」,又或是立法院兩邊分庭抗禮打群架的對立畫面。

    書中以漢斯林教授的演講經驗舉例,在他多年的演講當中,聽眾總會把世界分成「我們」跟「他們」,或是「發展中國家」、「已發展國家」,他們覺得發展中國家永遠追不上已發展國家,他們把整個世界劃分成兩類。但其實現今的世界,歸類在開發中的國家,其實也有相較之下高度發展的,可能已經追上已開發國家裡面經濟較弱的。

    二分化直覺很頑強,因為這種分類方法很簡單直觀,容易深深烙印在大家的心中。作者曾到世界銀行演講,以數據說明原本大家熟悉的「已開發」、「開發中」國家的標籤已不適用,但還是花了14次的演講,世界銀行才終於公開宣布廢除「開發中」與「已開發」這兩個詞,改為把世界分為四個所得等級,但聯合國和其他多數國際組織仍未做出這項改變,即使從數據看來,整個世界根本就不符合二元化的分類。

    Gapminder(https://www.gapminder.org/)這個網站是博士以及他的兒子、媳婦共同開發出的網站,裡面用各種數據及視覺化的氣泡圖呈現真實的世界。

    從這個網頁(https://www.gapminder.org/tools/#$chart-type=bubbles&url=v2)中的泡泡圖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每個國家收入水平的分布是線性的,而不是二分化的。這可能讓慈善機構誤判情勢,無法將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跳脫二分化直覺的錯誤認知不只對一般人很重要,對於企業、組織也很重要。當中所得國家的人民開始提升生活品質,他們會願意買更多的東西,這時在這些地方將會有滿滿的商機,如果被二分化直覺捆綁住的話,你可能變會白白失去這些商機。

    扭轉二分化的直覺偏誤

    不要被自己的經驗騙了,你的經驗也可能是錯的。

    漢斯林教授就曾到莫桑比克、剛果、烏干達等地公共衛生及疾病的研究,親自跟當地居民互動以了解最真實的狀況。

    或許我們無法像教授這樣深度的到這些地方長居,旅遊也是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回想小時候,曾經有親戚告誡我不可以到東南亞旅遊,那邊都是落後的國家,要玩就去日本或韓國玩。這樣的觀念一直到大學畢業後有機會到泰國旅遊才徹底改變。當我從機場搭車到曼谷市中心的路上,才發現那片摩天大樓群相較於台北信義區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可以的話多看看書,或親自到世界各地看看, 你一定可以發現很多跟舊有觀念不一樣的事情。

    另外,不要只看平均數或是極值,要看分布的狀況。

    平均數就只是「平均」。如果已所得來看,平均數可能受極窮或是極富影響,大幅地降低或是提高。資料指出,目前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是阿富汗,2025年的人均所得約為434美元。如果今天世界上最有錢的人-馬斯克(Elon Musk)入籍阿富汗,那麼阿富汗的平均所得會上升多少呢?順帶一提,馬斯克的總資產是4339億美元。

    台灣最紅的Podcast之一-股癌的主持人謝孟恭,也曾在他的著作《灰階思考》中提到:「切記,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的色階。」

    世上總有巨富與乞丐,總有惡劣暴政與出色政府,但極端特例能告訴我們的並不多。二元化之間有無限個可能,多數通常位於中間,屬於完全不同的故事。

    負面型直覺偏誤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過這種人,每天抱怨生活中的不順遂,說他工作有多辛苦、主管有多逼人、薪水有多低、同事有多煩。但其實反過來看,這種生活中處處都是機會。他可以設定自己的目標,在這個工作中學習到了哪些關鍵能力後,就可以趕快尋求轉換單位,或是找下一份更好的工作;尋找談判、向上管理的書籍,學習跟主管、同事相處,以獲得更好的溝通能力。如果能做到這些事情,未來的工作崗位一定可以給他更好的薪水。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他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他可以開始試圖做改變。

    你也可以留意新聞台的報導中,壞事跟好事的比例。相較於科技的進展,社會新聞、車禍、酒駕、緋聞的報導似乎更常見。

    我們總是容易留意種種糟糕的壞事,卻忽略了默默在發生的好事。多數人看著電視的報導,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水深火熱,似乎都沒有好轉的跡象,但其實幾十億的人都已經脫離了貧窮,現今只剩下20餘個國家仍在第一級的收入水平,也就是每天收入不到2美元;同時,有60幾個國家位於第四級,每天收入超過32美元。

    一般人都覺得世界沒在進步,很容易認為所有的努力只是徒勞。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當漢斯林教授到各地演講,舉各種例子解釋世界正在慢慢變好時,聽眾還紛紛覺得他的演講很「撫慰人心」,是療癒系演講。但他只是想要告訴大家對世界有清晰合理的認識,而不只是療癒,開心一下就過了。

    回到上面的每天抱怨的人,在發現機會並試圖改變時,可能還是會受到負面型直覺偏誤的影響。相較於驚為天人、肉眼可見的巨大成果,每天保持微小的進步才是最重要的,偏偏這種細微的進展就是容易被負面型直覺偏誤過濾掉。如果沒有看見這些正面的小改變,從此失去希望、放棄改變,就是負面型直覺帶給我們最大的危害。

    克服負面型直覺偏誤

    懂的覺察狀態以及趨勢是很好的第一步。

    當然世界上負面的事情也很多,種族歧視、家暴事件、恐怖攻擊、地球暖化,我們不該忽略所有的壞事,當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只盲目專注在正面的事情,快樂的像無憂無慮的天使。我們必須去覺察這些負面事件,並打開天線搜尋在這個糟糕的狀態之下,有沒有變得更好的趨勢,假使發現了正面的趨勢,就可以開始樂觀的看到這個事件。就像我們看待股市,如果AI有什麼重大的進展,這便是個正面事件,這時就可以對科技股有樂觀的預期。

    書中寫道:

    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

    以開放的心胸,合理判斷並擁抱未來的任何可能性。

    急迫型直覺偏誤

    不管是生活、工作上,我們的決策常都會遇到時間不夠的壓力,這時急迫型直覺偏誤便會悄悄地找上我們。這時我們的資訊處理能力可能會下降,會太過專注於目標,既忽略了重要訊息,也忘了分析其他選項。

    事實上,不是所有事都必須馬上做決定。在真正的下決策之前,總是可以騰出十分鐘、半小時好好想一想,太過於緊急所做的決定往往都不太理想,甚至會導致災難的發生。

    眾所皆知,波音公司跟空中巴士長期佔據了民航客機的市場,你所搭乘的飛機很大機率是這兩間公司的產品。他們不管是在單走道客機、雙走道客機、巨無霸客機等領域都有各自掛帥的機型。以單走道客機來說,波音的737系列和空中巴士的A320系列各擅勝場,誰也不讓誰。波音737系列的飛機從1967年開始製造,一直都是商用飛機中銷量最好的產品。然後空巴也不遑多讓,在2010年底宣布推出A320neo(New Engine Option)計畫,用燃油效率提升的優勢成功在隔年獲得了超過1200架飛機的訂單,成為史上銷售最快的機型。波音對此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也在2011年宣布推出737MAX計畫,礙於時間、競爭壓力,選擇壓縮設計、測試和認證流程,快速推向市場。為了加快進度,波音在MCAS系統設計上做了一些改動,但並未充分測試其安全性,也未提供足夠的培訓,這些都是基於「急迫」而做出的倉促決策。這些決策或許正是2018, 2019年的兩起737MAX空難的導火線。

    對抗急迫型直覺偏誤

    不知道現在國中的公民課本是否有寫到對待衝突的對策,我國中時的課本提供的方式是-停看聽。

    說到急迫型直覺偏誤的對策,停看聽也是個好的選擇。

    我們可以稍微停下來仔細思考,看有哪些數據足夠支持,並聽聽相關權威人士的建議。

    博士曾經跟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合作,製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泡泡圖,以警示大家地球暖化的危機。高爾當時本來急的想用「創造恐懼」的方式,使大家一起來關心氣候變遷,但博士堅持要以真實的數據做佐證。氣候變遷太過重要,得做全面的分析及妥善的行動。假設當初草率的創造了「恐懼」,但某些內容其實是錯誤的,或根本不存在的,那以後可能就難以再得到民眾的信任了。

    面對急迫型直覺偏誤,最好的做法就是停看聽,並讓讓數據去說話。

    後記

    辨識二分化直覺偏誤,你可以找到那些為在光譜中間的選項;覺察負面型直覺偏誤,你能阻止無限的負面循環,找到微小的正向趨勢;嚇止急迫型直覺偏誤,你會比別人擁有清晰的角度,有策略地解決緊急事務。

    書中還提到了許多好用的工具,十分推薦大家購買書籍來親自閱讀。

    遺憾的是,羅斯林教授在本書出版前便因癌症離開了我們,甚至最後在醫院的時間還帶上了書籍的草稿。他將人生最後的精華都留給了《真確》這本書,也給了大家一把解開世界真實樣貌的鑰匙,讓我們打開真相大門,真確地看待世界吧!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拒絕混亂!用《六頂思考帽》解鎖你的清晰思路

      • 2025 Jan 09

      透過《思考101》,讓你的思維高度高過台北101

      • 2025 Jan 30

      《一課經濟學》:一堂課看破短視迷思,練就長期大格局

      • 2025 Jul 10

      《不當決策》:妥當決策,從促進多元對話開始

      • 2025 May 01

      Kobe Bryant與曼巴精神

      • 2024 Oct 05

      半導體巨擘的智慧盛宴:我從《張忠謀自傳》得到的三個啟發

      • 2025 Mar 20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腦排屋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